全國服務熱線:0510-86596552

          重慶新聞中心 PRODUCT DISPLAY

          重慶污泥混燃特性及燃燒性能分析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9-08-22 96607 次瀏覽


            1 引言
            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天產(chǎn)生大量的污泥,其中水分高、體積龐大、容易腐化發(fā)臭而導致其難處理. 隨著市政污泥及工業(yè)污泥產(chǎn)量逐年遞增,歐盟很多國家已經(jīng)制定并實施了相關(related)環(huán)境法令,嚴禁含有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污泥進行填埋,鼓勵對其進行焚燒處理. 焚燒法是一種具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及回收能源等優(yōu)點的污泥處置技術,其處理方式包括單獨焚燒和摻燒.不同來源污泥及其混合污泥的燃燒特性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
            利用熱重分析法可以獲得不同來源污泥及其與煤等可燃質的混合燃燒特性與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 Font等指出具有不同理化性質的污泥其燃燒熱重曲線差異較大; 溫俊明等從污泥的TG-DTG曲線出發(fā),得出了由3個獨立的、連續(xù)的平行反應組成的動力學模型; 劉敬勇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別污泥的燃燒特性與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污泥的種類及理化性質有很大關系; Liao和Ma發(fā)現(xiàn)污泥與煤的摻燒比例對其混合樣的著火及燃燒特性有較大影響; 段鋒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市政污泥與煤的混合燃燒特性表現(xiàn)為污泥與煤共同作用的結果; 曾佳俊等發(fā)現(xiàn)在污泥燃燒過程中加入FeCl3/CaO后可以提高污泥的燃燒性能; 劉敬勇等發(fā)現(xiàn)堿土金屬含量和類別對污泥的燃燒性能影響顯著; Xiao等研究了不同氧含量對污泥與煤的混燒特性的影響. 目前的污泥混燃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泥與煤或者與生物質混燃,而針對不同來源污泥相互間的混燃特性的文獻報道不多.
            目前研究污泥燃燒動力學的方法大多直接假定焚燒為簡單反應,如一級反應,通過預先設定反應機理模型進行數(shù)值擬合,或者對高低溫分別進行擬合. 事實上污水污泥的熱解、燃燒過程中,灰分、揮發(fā)分的成分都比較復雜. 揮發(fā)分的析出、氧氣的擴散、化學反應速率隨溫度的變化,其燃燒過程不斷從動力區(qū)向擴散區(qū)進行轉換,而且,氧氣向內部擴散與產(chǎn)物氣體向外擴散又相互阻礙. 因此,簡單的假設往往掩蓋了反應過程復雜性和機理. 另外,中國城市污泥有機質及重金屬包含比重具有區(qū)域性和時空性差異,會導致不同來源污泥混合焚燒特性的變化,但不同種類及不同來源污泥的混燃熱力學數(shù)據(jù)較為缺乏.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對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兩個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和兩個工業(yè)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進行系統(tǒng)取樣.通過熱重分析,深入研究不同氣氛、不同升溫速率、不同比例混合污泥的燃燒特性,同時計算出各類污泥的綜合燒燃特性指數(shù),獲得不同條件下各類污泥混燃的著火、燃盡、綜合燃燒特性參數(shù)和混燃動力學模型,有助于進一步掌握各類污泥混燃過程,以期為污泥摻燒設備設計的優(yōu)化、運行以及燃燒工況的組織提供指導.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裝置
            實驗采用德國耐弛公司STA409PC型綜合熱分析儀,獲得試樣熱重曲線及微商熱重曲線. 其中熱天平精度: 1 μg; 最大試樣量: 1000 mg; 溫度范圍: 室溫~1400 ℃; 實驗氣氛升溫速率范圍: 0.1~30.0 ℃ · min-1.
            2.2 實驗條件
            樣品粒度小于100目,按要求混合均勻后取樣,升溫速率為10、20、25、30 ℃ · min-1; 試樣質量:mg,溫度范圍: 室溫-1000 ℃; 實驗氣氛: 空氣、N2、CO2、不同比例N2/O2混合氣體; 載氣流量: 100 mL · min-1.
            2.3 試樣
            實驗中所用的污泥取自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市政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廣州市開發(fā)區(qū)某大型污水凈化廠脫水污泥、東莞某印染廠脫水污泥、廣州某造紙廠脫水污泥. 4種污泥的來源情況(Condition)見表 1,可見這4種污泥的來源在污水成分、處理工藝及規(guī)模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區(qū)別.
            表1 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及污泥來源
           
            在壓濾污泥終端進行系統(tǒng)取樣,取回后的樣品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后用粉碎機粉碎,粉碎后的污泥樣品轉移到瑪瑙研缽中研磨至所有成分過100目篩,然后在恒溫烘箱內于105 ℃干燥24 h. 實驗所采用污泥的元素分析、工業(yè)分析見表
            2. 實驗主要以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為主體,摻燒其他3種含工業(yè)廢水較多的污泥.
            表2 污泥樣品的工業(yè)分析和元素分析
           
            3 結果與討論
            3.1 不同來源污泥混合燃燒TG-DTG熱重曲線分析
            3.1.1 單一污泥的TG-DTG熱重曲線分析
            考察了升溫速率為20 ℃ · min-1,空氣氣氛下4種單一污泥的TG-DTG曲線. 由圖 1可見,污泥燃燒過程主要分為4個階段,包括自由水和結合水析出、揮發(fā)分析(Analyse)出和燃燒、揮發(fā)分和固定碳燃盡、殘留物燃燒和分解階段,其中揮發(fā)分析出和燃燒控制整個燃燒過程. 以市政污泥S1為例,第一階段的溫度范圍是: 35~180 ℃,這是污泥中自由水和結合水析出的過程; 第二階段從180~400 ℃為揮發(fā)分的析出和燃燒,主要是有機物的揮發(fā)與燃燒,是燃燒過程主要控制階段,這一階段中最大的燃燒速率出現(xiàn)在288 ℃左右; 400~650 ℃是揮發(fā)分和固定碳的燃盡,主要是未燃盡的有機物的碳化和固定碳的燃燒; 最后一階段650 ℃至最后是殘留物的燃燒和分解,主要是無機鹽類的析出和分解. 從TG曲線看,S1與其他3種污泥相比,S1的最大失重率最小,污泥焚燒減量化最差,而S2減量化性能最好. 兩個市政污泥燃盡性能差別較大,可能與污泥成分有關. DTG曲線中4種污 泥揮發(fā)分的析出和燃燒峰出現(xiàn)的時間基本相同,說明兩種污水污泥的揮發(fā)分成分相似,另外S2、S4的揮發(fā)分析出速率比S1、S3要大的多,這可能與S2、S4揮發(fā)分含量較高有關. 污泥S2的揮發(fā)分2燃燒峰出現(xiàn)的最早,速率最大,而S1、S3、S4的析出時間基本相同,最大析出速率順序為S2>S1>S3>S4,說明污泥S2的有機物易碳化,有機物揮發(fā)燃燒比其他3個樣品快. S4在800 ℃左右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揮發(fā)峰,可能與S4中含有較多的碳酸鹽類有關,在800 ℃的時候碳酸鹽分解揮發(fā). S3和S4兩種工業(yè)污泥差別比較大,原因是兩種不同污水來源和處理工藝的不同,使得污泥的理化性質有較大差異.
           
            圖1 4種不同來源單一污泥各自的TG和DTG曲線
            3.1.2 不同來源污泥混燃的TG-DTG熱重曲線分析
            重點考察了廣州具有代表性的市政污泥S1與其他3類不同來源污泥的混燃情況. S1與污泥 S2混燃的TG-DTG見圖 2a和圖 2b,可以看到不同比例的混合曲線基本位于兩條單一樣品污泥曲線之間,并且混合曲線隨著S1混合比例增加,漸漸趨向于S1,兩個單一污泥DTG曲線揮發(fā)峰在混合污泥中都有體現(xiàn). S1燃燒揮發(fā)峰小,燃燒性能差,并且隨著S1混合比例增加,混合燃燒性能也變差. TG曲線中污泥S1混合比例分別為80%、90%時,其最大失重率小于單一污泥S1,這可能是由于S1及S2同為市政污泥其理化性質相差較小,存在的交互(each other)作用較弱.
           
            圖2 污泥S1分別與S2、S3、S4混合燃燒的TG-DTG曲線
            市政污泥S1與印染污泥S3混合燃燒見圖 2c和2d. 兩個單一污泥燃燒TG曲線都位于混合曲線下方,污泥混合后反應向高溫區(qū)移動,反應時間滯后,其中S1與S3混合燃燒總失重率都小于S1和S3燃燒的失重率,表明混合燃燒沒有提高污泥的燃盡性能. 對比DTG曲線可見,混合后的DTG曲線形狀相似,第二個峰最大失重速率為0.46 mg · min-1,最大失重率比較接近,都大于單一污泥的燃燒速率,證明兩類污泥存在強烈的交互作用,對混合污泥燃燒影響較大. 市政污泥S1與工業(yè)污泥S3物化性質差異較大,S3的加入可以與S1產(chǎn)生交互作用并促進混合污泥的燃燒,并且燃燒形成了一些難以分解和揮發(fā)的物質,這從TG曲線最大失重率減少,可以得到證實.
            對比TG-DTG曲線,市政污泥S1與造紙污泥S4混合的燃燒曲線都在兩個單一曲線之間,4條混合污泥的曲線相互之間都很接近,兩種污泥的單一揮發(fā)峰都在混合曲線中有所體現(xiàn). 在DTG最大峰值(peak)右邊有明顯的波動,揮發(fā)峰出現(xiàn)時間先后不一樣,與兩種污泥區(qū)別性質差異大有關; 相似的規(guī)律同樣出現(xiàn)在有機物燃盡和固定碳(C)燃燒峰. 對比S1單獨燃燒,S4和混合試樣在800 ℃左右出現(xiàn)明顯的無機鹽類析出峰,隨著S1比例增大,明顯變小,可能是由于引起該峰的主要是S4樣品,隨著混合樣品中S4的比例變少,樣品中可揮發(fā)物質減少. 不同種類污泥混合燃燒,不同種類的污泥影響差異很大,相互之間影響大小與污泥的種類有很大關系.
            為了更好說明各混合污泥的交互作用,本論文利用混煤燃燒交互作用算法計算了污水污泥S1混合其他3類污泥的交互作用,求解結果見圖
            3. 由圖 3可知,S1分別與S2和S4混合燃燒的交互作用相對較小,S1與S3混合燃燒交互作用較強,這表明實驗值與計算值曲線離異程度越大,則表明交互作用越強,這與前述結果一致.
           
            圖3 不同類污泥混燃交互(each other)作用求解示意圖
            3.1.3 不同氣氛對污泥燃燒的影響
            分別在單一氣氛N2、CO2及不同O2含量N2/O2條件下,對市政污泥S1進行熱重實驗. 污泥S1熱解曲線在揮發(fā)分析出這一段基本是重合的,從DTG曲線可以看到在CO2條件下燃燒速率相對高一些,總的失重率基本沒有變化,表明其熱解過程雖然基本相似,但CO2氣氛更有利于污泥的熱解; 800 ℃后CO2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失重峰,分析可能是有機物炭化后的未燃燒的固定碳在高溫條件下,被CO2氧化為一氧化碳變?yōu)闅怏w揮發(fā)出來. O2含量分別為30%和50%氣氛條件下的TG-DTG曲線見圖
            5. 隨著O2濃度的升高,TG曲線向低溫區(qū)移動; 同時,DTG峰值更大,燃燒速率更快. 可見,氧濃度越高,反應進行得越快,有機物分解得越快,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圖4 污泥S1分別在N2和CO2氣氛下TG-DTG曲線
            圖5 污泥S1在不同O2濃度下TG-DTG曲線
            3.1.4 不同升溫速率對污泥燃燒的影響
            市政污泥S1在空氣條件下、升溫速率ф分別為10、20、25、30 ℃ · min-1的TG-DTG曲線見圖
            6. 隨升溫速率從10、20、25、30℃ · min-1升至25℃ · min-1時,TG曲線向高溫區(qū)移動,升溫速率小的反應比較充分,揮發(fā)分析出的溫度更高,但最大失重率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 從DTG曲線可以看到隨著升溫速率ф的增大,DTG曲線向高溫區(qū)移動,峰值增大,燃燒區(qū)間變寬,燃燒失重速率變大,燃燒更劇烈. 可見,升溫速率越高,反應進行得越快,揮發(fā)分析出越快. 但是污泥中有機質分解和燃燒需要一定時間,當升溫速率增加時,影響到試樣之間和試樣內外層之間的傳熱溫差和溫度梯度,部分產(chǎn)物來不及揮發(fā)而產(chǎn)生滯后現(xiàn)象,從而導致污泥整體熱滯后現(xiàn)象的加重,致使曲線向高溫一側移動,部分可燃質需在更高的溫度下逸出. 由于隨著升溫速率增大,TG曲線移動的距離越來越小,可見污泥焚燒存在一個最佳的升溫速率,這與揮發(fā)分析出特性指數(shù)單調遞增及增加速度減慢也是一致的.
           
            圖6 不同升溫速率下污泥S1的TG-DTG曲線
            3.2 不同來源污泥燃燒的綜合評價
            3.2.1 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
            在燃料燃燒過程(guò chéng)中,揮發(fā)分的析出直接影響(influence)燃燒的著火溫度. 文中采用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D對試樣燃燒揮發(fā)分析出情況進行描述:
            式中,max為最大燃燒速率,也就是揮發(fā)分最大釋放速度峰值; Tmax為峰值溫度,K,也就是DTG曲線上最大燃燒速率max對應的溫度; Ti為著火溫度,即著火點對應溫度,利用TG-DTG切線法求解,Ti越小,表明污泥中揮發(fā)分越易析出; ΔT1/2為/max = 1/2對應的溫度區(qū)間,ΔT1/2對應的溫度區(qū)間越小,表明揮發(fā)分釋放越快越集中,燃燒容易在較低溫度下進行; D越大,試樣的揮發(fā)析出特性越好,燃燒反應越易進行,越有利于污泥的燃燒. 污泥熱解參數(shù)(parameter)同樣參照上述方法計算.
            由表 3可以看出,污泥的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在0.65×10-8~5.05×10-8 mg · K-3 · min-1之間,小于煤的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其中隨著升溫速率的提高,瀝滘污泥S1的著火點變高,要在更加高的溫度(temperature)下才可以著火,相反的污泥的揮發(fā)分析出越來越好,揮發(fā)分特性指數(shù)單調遞增. 4種不同來源污泥的著火點S1最低,但揮發(fā)特性指數(shù)最小,S1容易著火燃燒,但揮發(fā)性能不佳; 污泥S2最大揮發(fā)速率最高,含揮發(fā)分最多; 印染污泥S3的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最高,燃燒性能最好. 考察混合污泥燃燒發(fā)現(xiàn),S1與S2混合燃燒時,著火點和最大失重速率相似,并沒有隨著比例改變發(fā)生較大的改變,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波動性變化,說明這兩種污泥混燃時的交互作用受混合比例的影響較大. 污泥S1與工業(yè)污泥S3混合燃燒的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隨著S1混合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這是由于S1的著火點較低,揮發(fā)性差,混合燃燒的交互作用隨著S1含量增大而增大. S1與S4混合燃燒著火點隨著S1比例增大而降低(reduce),與S3相反揮發(fā)特性指數(shù)D隨著S1比例增大而減小,揮發(fā)特性指數(shù)向S1靠近,揮發(fā)性能下降; S1混合不同污泥,揮發(fā)特性影響差異較大,證明不同類型的混合污泥揮發(fā)性能并不一樣以混合比例為
            5:5考慮,污泥S1混合污泥S2后其揮發(fā)特性最好.
            表3 不同來源污泥混合燃燒的揮發(fā)分釋放特性指數(shù)
           
            3.2.2 燃盡指數(shù)
            本文將試樣失重占總失重的98%時對應的溫度定義為燃盡溫度Th.燃盡特性是表征可燃物燃燒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用燃盡指數(shù)Cb來描述工業(yè)污泥的燃盡特性,可定義如下:
            式中,f1為TG曲線上著火點對應的試樣失重量與試樣中可燃質含量的比值; 將試樣燃燒失重從開始到燃燒98%可燃質的時間定義為燃盡時間τ0,τ0時刻所對應的試樣失重量與試樣中可燃質含量的比值定義為總燃盡率f,則后期燃盡率f2=f-f
            1. 其中,f1反映了揮發(fā)分相對含量、污泥著火特性的影響,f1越大,污泥可燃性越佳; f2反映了污泥中碳的燃盡性能,與含碳量、碳的存在形態(tài)等特性有關,f2越大,污泥的燃盡性能越佳. 由表 4可見污泥S1的燃盡指數(shù)隨著升溫速率提高而降低,不利于污泥減量化,同時初期燃盡率f1上升,有利于污泥燃燒. 不同來源污泥燃盡指數(shù)排序為S1>S3>S2>S4,初期燃盡率f1排序為S3>S1>S2>S4,說明S3可燃性最好,S1的燃盡特性最好. S1與其他3種污泥混燃的初期燃盡率f1基本都是隨著S1添加比例提高而增大,可燃性變好,同樣燃盡指數(shù)變大,燃盡性能越好. 混合比例為5/5的混合污泥的燃盡指數(shù)大小依次為S1+S2>S1+S3>S1+S4,說明市政污泥S1與污泥S2混燃的可燃性與燃盡參數(shù)最佳.
          表4 不同來源污泥混合燃燒的燃盡指數(shù)

          3.2.3 可燃性指數(shù)
            為全面評價污泥的燃燒穩(wěn)定性情況,采用可燃性指數(shù)C來表征試樣的整體燃燒特性.
           
            式中,Ti為著火溫度;max 為最大燃燒速率; C越大表明試樣的燃燒著火穩(wěn)定性能越好. 如表 5所示,市政污泥S1隨著升溫速率提高,可燃性指數(shù)增大,燃燒越穩(wěn)定; 單一污泥燃燒穩(wěn)定性順序為: S4>S1>S2>S3,造紙S4燃燒最穩(wěn)定. S1與S2混合的樣品,燃燒穩(wěn)定性隨著S1包含比重增大而變差; S1與S3混合的樣品,燃燒穩(wěn)定性隨著S1含量增大而變好. 不同種類污泥混燒的穩(wěn)定性并不一樣,污泥S1與污泥S2混合可燃性指數(shù)最高,燃燒最穩(wěn)定,而造紙污泥及印染污泥燃燒性能較差. 由于污泥焚燒爐必須要考慮進料及其燃燒的穩(wěn)定性,而不同來源污泥混燃其穩(wěn)定性差異較大,因此考慮不同種類污泥混燒對焚燒爐的設計有重要意義.
            3.2.4 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
            為全面評價試樣的燃燒情況(Condition),采用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S來表征試樣的整體燃燒特性:
           
            式中,max為最大燃燒速率;mean為平均燃燒速率,其值越大,表明燃盡越快; Th燃盡溫度試樣失重占總失重98%時對應的溫度. 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S全面反映了試樣的著火和燃盡性能,S越大說明試樣的綜合燃燒性能越佳.
            由表 5可見,隨著升溫速率提高,平均燃燒速率和綜合燃燒指數(shù)S單調遞增,4種單一污泥綜合燃燒指數(shù)S排序為: S2>S4>S1>S3,說明S2的綜合燃燒性能最好. 以混合比例9/1為例,混合污泥的S排序為S1+S2>S1+S4>S1+S3,兩種市政污泥S1與S2混合燃燒效果最好. 當S1污泥中添加造紙污泥S4后,混合樣的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高于S1單獨樣,而摻燒S3結果相反,可見焚燒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污泥混合后,其S差別較大. 向S1污泥中添加其他類污泥時,以S4為例,隨著S1含量增加反而降低其燃燒性能,可能是因為兩者含量慢慢接近時,交互作用增強,有利于燃燒的進行. 因此,不同種類污泥混燃的比例也是焚燒的重要考慮因素.
            表5 不同來源污泥混合燃燒的可燃性指數(shù)與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

          3.3 污泥混燃動力學模型
            每個試樣的燃燒實驗可以認為是一系列揮發(fā)分釋放、燃燒的綜合行為,它們的活化能符合以下動力學方程:
           
            式中, α為熱解轉化率,%,E活化能; A為頻率因子,R為氣體常數(shù),8.314 J · mol-1 · K-1,T為反應溫度,f為與燃燒機理相關的函數(shù). 經(jīng)過整理得到:
          式中,ф為升溫速率,ф=dT/dt.令 ,對于本實驗中反應溫區(qū)及大部分E值來說,的值近似看做常數(shù),令b=- E/R,X= 1/T,Y=  ,Y=  . 則有,Y= +bX.以不同的反應級數(shù)n帶入試探求解,并進行線性擬合,數(shù)據(jù)(data)的擬合線性越好,則反應機理函數(shù)選擇越恰當,由直線的斜率可求得活化能E.
            假設混合試樣等由3部分物質組成,從污泥及其混合物燃燒的宏觀動力學角度,把失重過程的3個階段與3個相互獨立的、連續(xù)的、平行反應相對應,各部分物質在升溫過程中單獨進行反應. 在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無論是單步反應還是多步反應,在每步反應中,DTG峰值兩側的反應機理一般不可能(mayb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国产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青草青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jizz日本黄色|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 正在播放黑人巨大视频| 午夜免费小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 国产真实乱偷人视频|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加勒比黑人在线| 萝li交小说合集|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小坏蛋轻点阿受不了漫画|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欧洲女人牲交性开放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特级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www| 四虎免费影院ww4164h| 香蕉视频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