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理具體是指污泥經單元工藝組合處理,達到"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目的的全過程。
常見的處理(chǔ lǐ)方式有:
機械脫水:一般能處理到含水80%;
污泥機械脫水是以過濾介質(起決定作用的物質) 兩面的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使污泥中的水分 強制通過(tōng guò)過濾介質,固體順粒被截留在介質上,從而達到脫水目的。污泥機械脫水的方法有真空吸濾法、壓濾法和離心法等
化學調質+壓濾:包括加藥再板框壓濾,一般能處理到含水60%;
先使用化學藥劑增加污泥的黏性使其更容易的黏合然后再使用壓濾機脫水的方法。常見的壓濾機有:板框壓濾機和帶式壓濾機等。
厭氧發酵又稱酦酵:
在40度左右溫度下在厭氧發酵罐中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等可利用資源,但是厭氧后的沼渣仍然需要進行后續的處理(chǔ lǐ),常見的后續處理是好氧發酵,投入大,如運行正常,收入也客觀,但是國內目前案例基本運行不理想;
好氧發酵:
利用好氧發酵又稱酦酵原理,可達到污泥含水率40%-45%,殺死大部分的病原菌,后期可用于做農用肥料或者綠化土和填埋場覆土;
熱干化:
帶式干化、轉盤和轉筒干化、流化床干化,可以將污泥干化至含水60%-90%的區間范圍(fàn wéi),根據不同的處置需要選擇不同的干化設備。膜生物反應器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之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活性污泥(MLSS)濃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齡(SRT)可延長至30天以上。
污泥處置是指污泥的終端(Terminal),是處理(chǔ lǐ)后的污泥,棄置于自然環境中或再利用,可以達到長期穩定并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的最終消納方式方法。
在最終處置方面,目前有效的只有填埋、焚燒、肥料利用、建筑材料(Material)原料。
堆肥:
從資源的角度(angle)出發,首先考慮方法是物料的利用,即好氧堆肥。膜生物反應器在污水處理,水資源再利用領域,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
是指利用秸稈等輔料將污泥含水率降至60%,增加空隙達到規定,不斷補充氧氣,經25-30天發酵腐殖。達到穩定化,可作為園林綠化和土地改良處置。
主要方法有:自然堆肥、封閉式堆肥、滾筒堆肥、豎式多層堆肥等。
堆肥常用設備:BACKHUS翻拋機、混料機、布料機、精篩分機。
焚燒:
從能量的利用方面考慮(consider)的話,方法就是干化+焚燒。
重要設備焚燒爐,主體設備為塔形,底部有多孔板,板上放置載熱體砂為燃燒床,塔內襯有耐火材料,氣體從底部通入,污泥進入后成沸騰(fèi téng)流化狀態燃燒。膜生物反應器在污水處理,水資源再利用領域,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
干化焚燒常用設備(shèbèi):帶式干化機、焚燒爐。
污泥衛生填埋
如果無法利用的話就是填埋。
國內主要與垃圾混合填埋,建設填埋場地,費用50-60元/t,易污染水源、大氣、占地面積大,存在安全隱患,并且,目前我國用于填埋的土地資源緊張,污泥填埋渠道(channel)將很快沒有出路。
目前歐洲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堆肥和干化焚燒兩種路線。
目前來看,依靠某一種單一工藝,已很難滿足污泥處理處置要求。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污泥種類,綜合考慮(consider)氣候、區域特性、建設地條件等,把多種工藝巧妙結合,以達到最佳效果,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在污泥處理工藝技術的選擇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