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裝置
裝置主體由2種規格的SBBR和微電極檢測系統組成,SBBR均由有機玻璃 (是一種通俗的名稱,縮寫為PMMA)制成。膜生物反應器在污水處理,水資源再利用領域,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其中,用于培養生物膜的SBBR內徑14cm,高為70cm,有效容積為10L,如圖1所示。該反應器內放置10片組合纖維填料,每片填料之間的間距為50mm左右。培養過程中運行方式為瞬時進水、曝氣、靜沉、排水,每天2個周期。用加熱棒恒定SBBR內溫度在26~28℃。用于主體實驗(experiment)的小型SBBR有效容積為2.56L,尺寸為16cm×16cm×10cm,放置單片經培養達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膜填料,采用鼓風曝氣,通過轉子(rotor)流量計調節曝氣量來控制溶解氧濃度,采用下部進水,上部出水的連續流運行方式。
微電極(electrode)檢測(檢查并測試)系統和生物膜上微電極探針測點分布分別如圖2、圖3所示。其中測量生物膜內部溶解氧值的微電極是丹麥Unisense公司生產的PA2000型溶解氧微電極探針。
1.2 實驗用水
本實驗采用人工模擬生活污水來培養馴化實驗所需生物膜,原水水質為:COD227~307mg/L;TN21.5~29.6 mg/L; NH+4 -N 19.8 ~27.5 mg/L;NO-2 -N0~0.4mg/L;NO-3 -N0.3~2.4mg/L。中空纖維膜紡絲機外形像纖維狀,具有自支撐作用的膜。它是非對稱膜的一種,其致密層可位于纖維的外表面/如反滲透膜,也可位于纖維的內表面(如微濾膜和超濾膜)。對氣體分離膜來說,致密層位于內表面或外表面均可。采用淀粉、NH4Cl、KH2PO4、CaCl、MgSO4、FeSO4 和小蘇打等配制污水組成,其中淀粉3g/10L;NH4Cl1.2g/10L;KH2PO40.25g/10L;CaCl20.2g/10L;MgSO40.3g/10L;FeSO40.02g/10L。
1.3 檢測方法
COD:重鉻酸鉀法;氨氮濃度: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硝氮濃度:麝香草酚法;亞氮濃度:N--乙二胺分光[9];DO和pH:德國WTW 分析(Analyse)儀;膜內溶解氧:丹麥Unisense溶解氧微電極檢測系統。
1.4 生物膜的培養與馴化具體參見
本文采用接種法培養生物膜,取廣州市瀝蟯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回流污泥,沉淀排除上清液后倒入掛有纖維填料的SBBR中,同時加入人工配制的模擬污水并曝氣。中空纖維膜紡絲機外形像纖維狀,具有自支撐作用的膜。它是非對稱膜的一種,其致密層可位于纖維的外表面/如反滲透膜,也可位于纖維的內表面(如微濾膜和超濾膜)。對氣體分離膜來說,致密層位于內表面或外表面均可。其中DO濃度為3mg/L左右,曝氣時間8~8.5h,每天運行2個周期,每次開始曝氣前采用全換容的方式加入新鮮污水。經過25d的連續培養,出水水質穩定,COD篩除率達90%以上,氨(化學式:NH3) 氮去除率達85%以上,TN去除率30%左右。再取較厚的生物膜填料分別放入小型SBBR中采用連續流方式運行,同時以NaHCO3 調節其pH為6.5±0.1,7±0.1,7.5±0.1,8±0.1,8.5±0.1。每天取樣測其三氮變化,待TN去除率和SND率穩定后用微電極檢測(檢查并測試)其膜表面沿深度往下3mm的溶解氧變化情況。